育儿宝典之23: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育儿宝典之23: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很多家长朋友发现,两岁多的孩子开始跟自己唱反调了,“不”、“我不”常从小嘴里脱口而出。这样的变化让年轻的粑粑麻麻们不知所措,甚至有点恼火。实际上,两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可怕的两岁”。今天,成都情商培训机构资深情商训练师跟您谈谈两岁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让孩子和您顺利地度过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的想法和感觉
- 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甚至还能帮助别人
- 自认为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小小孩
- 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因为想让反对的爸爸妈妈知道,“我能”
- 喜欢说“NO”,因为它很有力量
- ……
孩子叛逆的原因
玛格丽特•马勒(Margaret S. Mahler,1897—1985)奥地利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同时也是动力心理学学派中著名的客体关系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她提出了分离-个体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出生-1个月是孩子正常的自闭期,2-6个月是孩子正常的共生期,从6个月到2岁,孩子要完成非常长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离-个体化”的过程。6个月开始这个孩子要变的更独立、更个体化。从认知和知觉这个层面上说,这个孩子逐渐开始区分母亲和我是不一样的人,感觉到我和母亲不是一体的,意识到“我咬母亲一口,我不疼”。区分母亲和自己有差别,是人类走向个体化独立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
分离-个体化期的孩子看到母亲会微笑,看到陌生人的时候紧张焦虑,不再像共生期时看到谁都微笑,共生期的孩子不能区分母亲和陌生人。很多精神分析学家把这个时期叫陌生人焦虑期: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探索母亲和陌生人的差别。快2岁的时候,孩子对于自己决定做什么事和怎样做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些行为虽然有时会让家长感到不快,甚至认为孩子在故意找麻烦,但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孩子享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更是他们走向成熟、建立自信的重要过程。
2岁-3岁是客体永恒性阶段。客体永恒性的意思是:“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特别是维持母亲的稳定形象 ,无论她在或者不在,是满足的角色,还是剥夺的角色。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父母若不加以管束,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但如果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若长期限制或替代孩子的自主愿望,可能造成孩子自卑或者依赖。
孩子叛逆期你不能这么办
- 和孩子做权利竞赛
- 因孩子跟自己唱反调而责骂他
- 让孩子侵犯或影响别人
- ……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 给孩子清楚的规范,但范围别太大
- 慎选带孩子出门的地点
- 肯定孩子说“不”的权利
- 教孩子说出他所想要的
- 接受孩子的“否决”
- 告诉孩子如何适当地陈述反对的意见
- 保护孩子远离具控制欲的大人
- ……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成都儿童情商培训机构认为,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发展规律,不要挫伤和剥夺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如果孩子喜欢做某件事情的兴趣已经被唤起,父母应该创造保护性的环境,并鼓励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读完本文,相信聪明的家长朋友们应该知道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了吧。